延安紅色培訓基地的地址分散于延安各個有著紅色歷史意義的地方,這些地方承載著中國革命的珍貴記憶,是人們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所在,也是人們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所在。下面會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些重要培訓基地的地址。
楊家?guī)X革命舊址
楊家?guī)X革命舊址在延安城西北大約3公里的地方,1938年到1947年期間,中共中央設在這里,它是非常熱門的紅色培訓場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居住并開展工作,引領了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在這參加培訓,學員們能夠走進窯洞,知曉老一輩革命家當時辦公和居住的簡易環(huán)境。
舊址里有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會址,還有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等重要建筑,學員們能在實地感受當年的歷史氛圍,深刻領會黨在那個艱苦時期的光輝歷程,大家參觀這些場所后,會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更加珍惜當下,傳承革命精神。
棗園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在1944年至1947年3月期間,這里是中共中央書記處的所在地,此地環(huán)境相對安靜,有一大片果樹,中央領導在這里指揮了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領導了解放戰(zhàn)爭,還開展了大生產(chǎn)運動以及整風運動。
舊址有毛澤東的舊居,有周恩來的舊居,有劉少奇的舊居,有朱德的舊居,還有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在棗園革命舊址開展培訓,學員們能感受到革命領袖們身處平和寧靜環(huán)境時,依然保持著堅定信念。學員們能感受到革命領袖們具備卓越的領導才能。學員們還能更好地學習他們一心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
王家坪革命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在延安城西北方向,它與延安城隔著延河,二者相互遙望。1937年到1947年,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駐地。并且,這里還是八路軍總司令部的駐地。學員們來到這里,能看到革命先輩們。在緊張的戰(zhàn)爭局勢中,他們?yōu)榱藝液兔褡澹贫ㄗ鲬?zhàn)計劃與策略的情景。
舊址被分成了南北兩院,南院用作政治部,北院用作司令部,這里留存了大量歷史文獻和實物資料,在培訓的時候,通過講解這些資料以及歷史實物,學員可以深入了解軍事機關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體會人民軍隊為保護人民、爭取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鳳凰山革命舊址
鳳凰山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內(nèi)西北方向的鳳凰山腳下,1937年1月,中共中央從保安遷至此處,一直停留到1938年11月,這里是中共中央抵達延安后的首個駐地,見證了重要的歷史轉折階段,學員在此處培訓,能夠直接體會到革命初期環(huán)境的艱苦,知曉黨在這一時期所做出的重大決策具有怎樣深遠的意義。
革命舊址里有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的舊居,在鳳凰山開展培訓,學員能了解到當時中共中央應對復雜政治形勢的方式,能知道中共中央發(fā)動群眾、組織力量的做法,這些做法為后來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這里,學員能深刻領會革命先輩的智慧與勇氣,還能進一步堅定自身理想信念。
南泥灣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這里是當年八路軍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的典型地方,“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口號就出自這里,南泥灣原本是一片荒山野嶺,經(jīng)過八路軍戰(zhàn)士們的努力開墾,它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培訓課程會安排學員去參觀農(nóng)場,還會安排學員去參觀窯洞,窯洞是當年戰(zhàn)士們住過的地方。在這,學員能學到艱苦奮斗的精神。當年,戰(zhàn)士們克服了許多困難,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的學習意義,它能激勵學員們在各自工作中勇于克服困難。
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
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處在延安市城東北的清涼山上,這里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聞出版事業(yè)的起始點,延安時期,《解放日報》在此創(chuàng)刊,《新華通訊社》在此成立,《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也在此創(chuàng)辦 。
紀念館里存有豐富的歷史資料,也存有豐富的實物,這些資料展示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新聞工作者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情形,實物同樣展示了這一情形,新聞工作者通過這項工作為革命勝利助威,新聞工作者通過這項工作匯聚力量。在培訓期間,學員們可以知道新聞宣傳對黨的事業(yè)的重要意義,學員們還能夠學習新聞工作者勇于擔當?shù)木?,學員們還能夠學習新聞工作者不懼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