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國紅色革命的圣地,這里存在不少意義重大的紅色基地,這些基地承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與精神,它們?yōu)槿藗兞私饽嵌尾憠验煹臍v史提供了生動課堂,還為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生動課堂。
棗園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的地方,這里有很多窯洞,環(huán)境安靜又祥和,在這片土地上,黨中央領導了聲勢浩大的大生產(chǎn)運動,還領導了整風運動,并且籌備了黨的“七大”,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時,發(fā)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基礎。游客在這能夠看到窯洞,毛主席等領導人曾在這些窯洞里生活和工作,還能感受到當年那種樸實又充滿力量的革命氛圍。
如今,棗園革命舊址成了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它生動地展現(xiàn)出延安時期的革命生活情形,是紅色教育的重要窗口,人們參觀舊址里陳列的眾多歷史照片、文物以及復原場景,就能深刻了解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堅守信念的精神。
楊家?guī)X革命舊址
楊家?guī)X革命舊址見證了許多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重大的事件,這里召開過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楊家?guī)X的中央大禮堂外觀質(zhì)樸,它的內(nèi)部卻有著非凡的歷史意義,會議的召開,為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
漫步在楊家?guī)X,能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住過的舊居,那些窯洞默默講述著歷史,在這期間領導人與群眾關系緊密,開展了大生產(chǎn)運動等一系列偉大實踐,讓人們深切體會到軍民團結(jié)的巨大力量,激勵著后人不忘最初的心愿,持續(xù)向前邁進。
鳳凰山革命舊址
鳳凰山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到達延安后的第一個居住地點,這里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歷史痕跡,毛澤東在這里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等具有重大意義的著作,這些著作為中國革命點明了前進的方向,站在鳳凰山的窯洞前,可以想象出當年毛主席在燈光下努力工作,思考中國革命道路的情景,這讓人從心底生出敬意。
舊址得到了妥善保護,挖掘整理出了眾多歷史文物,還挖掘整理出了不少故事,這里有簡陋的辦公室,也有粗布床單,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當年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走進鳳凰山革命舊址,仿佛走進一部鮮活的歷史書籍,能讓人們深刻領悟革命先輩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寶塔山
寶塔山是延安有代表性的建筑,它是革命圣地的一種象征,它像一座雄偉的豐碑,高高矗立在延河旁,登上寶塔山往下看,能看到延安全部景象,這座塔見證了許多革命志士前往延安的熱忱,它在黑暗中為人們指明前行方向,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向往的紅色地標 。
山上有烽火臺等古跡留存,這些古跡向人們展示古代軍事防御情況,也展示延安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如今寶塔山有了更多紅色文化內(nèi)涵,站在寶塔山巔,能看到遠方連綿山脈,也能看到腳下奔騰延河,仿佛當年革命隊伍浩浩蕩蕩的場面就在眼前,這讓人們更加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南泥灣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是大生產(chǎn)運動典型的代表之地,這里以前荒無人煙,后來經(jīng)過三五九旅艱苦奮斗,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這里田野寬廣,窯洞分布錯落有序,在這,戰(zhàn)士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頭,在艱苦環(huán)境中開展生產(chǎn)勞動,實現(xiàn)了糧食和物資自給自足。
如今,人們可以前往南泥灣,去參觀革命紀念館,也能看看當年開墾的農(nóng)田。紀念館里展示著開墾南泥灣的相關歷史,人們在館內(nèi)能夠看到當年用過的鋤頭、鐮刀等工具??吹竭@些工具,人們會回想起革命先輩們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還有他們勤勞勇敢的雙手,這種精神正鼓舞著新一代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
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展現(xiàn)出延安時期新聞出版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狀況。延安時期,這里涌現(xiàn)出諸多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gòu),比如《解放日報》《新華通訊社》等。這些新聞機構(gòu)好似革命的號角,傳播黨的聲音,還激勵著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斗志。
紀念館里擺放著珍貴的歷史照片,陳列著書信,還擺放著印刷設備,這些能讓人直觀地了解當年新聞工作者們在艱苦條件下忘我工作的情形,在這,人們能體會到新聞輿論工作在革命斗爭中的重要作用,也能銘記那段新聞事業(yè)與革命事業(yè)緊密相連的歷史。